山东临沂创新实施“雪亮工程” 成为综治亮点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10-15
近年来,临沂市创新实施以各级综治中心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群众广泛参与为重点,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于一体的“雪亮工程”,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水平。2016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8.59%、“两抢一盗”等侵财类警情下降38.94%,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坚持统筹推进,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试点先行,科学规划。选取平邑县先行试点,全面探索创新视频监控建、联、用新机制,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得到中央政法委和综治办领导充分肯定,被命名为“雪亮工程”。2016年在全市全面推进“雪亮工程”建设,聘请有关专家组成技术团队,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制定出台《临沂市“雪亮工程”建设方案》,为雪亮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本构架。二是加强领导,统筹推动。市委、市政府将“雪亮工程”纳入临沂市“十三五”规划和重点改革项目,作为平安建设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雪亮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设立综合组、技术组和督导组,各县区分别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在全市建立了上下联动、高效运行的工作体系。三是健全制度,扎实推进。实行任务清单制度,每月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跟踪调度;实行“下抓一级”制度,采取“市抓乡、县抓村”的模式,将措施落到最实处;实行示范引领制度,在全市率先打造425个精品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实行观摩评议制度,每季度组织一次观摩评议活动,进行实地观摩、现场打分、综合排名;实行“1+1”帮扶制度,876个市、县综治委成员单位分别结对1个社会治安基础薄弱村,重点帮助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实行通报约谈制度,对各县区工作情况每月排名,工作落后的由市委分管领导面对面约谈相关负责人。
二、视频全域覆盖,夯实建设基础。
一是摸清底数、合理布局。临沂市综治办联合公安、财政、规划等部门,对全市视频监控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摸清真实底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统筹使用、兼容整合”的建设思路,对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已建监控点位,进行联网整合,避免重复投资;对新增设的全市统一规划布点、统一技术标准、统筹规范建设、统一考核验收,推进全市视频监控“一张网”建设。二是压减成本、保障资金。市政府将视频监控建设确定为全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为建设提供主要经费支撑。同时,积极向中央争取专项建设资金2800万元,市县两级综治委成员单位帮扶建设资金2400万元,开展“我为家乡送平安”等活动筹集社会捐助资金1300余万元,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每个县区平均3000万元),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难题。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广电网络公司为网络传输供应商,充分利用该公司冗余带宽,每年可节约网络传输费用1亿余元。部分县区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采取“政府+企业”的PPP模式,由企业出资负责软、硬件建设,通过为合作项目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回笼资金,有效压减了政府投资。三是综治牵头、分线推进。市综治办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优势,在积极推进各县区视频监控向村、社区覆盖建设的同时,协调督导交通、环保、住建、房管、城管等22个重点行业部门,按照市里统一标准建设本行业视频监控系统,并实现与市综治信息平台的联网对接。截至目前,临沂市累计安装视频摄像头31.3万个、治安卡口1.8万处,实现了城镇道路交叉口无死角、主要道路关键节点无盲区、人员密集区域和复杂场所主要出入口无遗漏、重点行业部门全包括,为“雪亮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三、建设综治平台,信息互联互通。
一是硬件配置分级分类。研究制定了“县乡村三级综治信息平台建设分类标准”,按照综治信息平台和高清显示屏不同面积,县区分为一二三类标准,乡镇街道分为一二类标准,村级明确最低标准。鼓励各地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和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建设,以实用管用为目标,不增加基层负担。截止目前,全市共建立了以综治信息系统为核心,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应用的综治信息平台4611个。二是软件应用集成规范。开发建设市、县区统一规范的综治信息系统,设置视频监控、矛盾调处、视频会议、网格化管理、专项工作、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队伍建设、治安管理、数据分析、监管考评10大模块,着力打造上下贯通、联网共享、视频会议、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监管考核、群众参与等七大功能于一体的综治信息平台。三是纵横联网共享共用。打破信息壁垒,整合各级各类视频图像资源,最大限度实现公共区域视频图像资源的联网共享,建成纵向连接市县乡村、横向贯通重点行业部门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实行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全部联入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非由政府投资建设的视频监控资源,经联席会议审查确认需要联网的,一律联入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各级综治信息平台通过信息融合导入、开放数据端口、分级授权应用等方式,实现横向纵向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四、健全管理体系,实现规范运行。
一是实体化综治中心统管。建立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运行、工作保障实体化的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各级综治办与综治中心合署办公,实行综治办人员主导,信访、维稳、司法、610等综治维稳部门全员入驻,公安、人社、民政等单位派员常驻,中心人员统一管理的工作模式。赋予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分流指派、督察督办和考核奖惩建议四项权力,统筹协调推进“雪亮工程”各项工作开展。二是智能化运维系统监管。依托综治信息系统开发智能运维模块,对全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进行远程监管分析,每天自动生成各县区、行业部门视频监控“在线率”“完好率”表单。市综治信息平台将运维结果通过综治信息系统第一时间发送到相关单位,及时督促责任单位进行维修维护。三是规范化工作制度严管。制定县乡村三级综治信息平台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平台操作细则、保密规定、值班值守等规章制度。建立联席会议,明确建设审批、联网共享、授权应用和安全保密等多项工作制度。通过严格规范各项工作制度,“以管促建、以管促用”,为开展基层综治工作提供了抓手。
五、强化创新延伸,提升工作效能。
一是实现基础数据集成化。推进系统融合、资源共享,建立基础数据融入机制。市综治办制定综治信息系统数据收集录入方案,明确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录入数据标准、规范,构建满足“打防管控”需求和辅助决策的“数据超市”,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工作整体联动”,为科学决策研判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二是实现监管考核科学化。通过视频查岗系统,对各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重点行业部门等信息平台24小时值班值守情况进行监管考核;通过视频监控智能运维系统,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运行情况进行监管考核,定期排名、通报。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上考评信息系统,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考核指标录入考核信息系统,实行痕迹化管理,通过设定固定指标和动态指标权重形成考核评价结果。三是实现群防群治全民化。创新实施“户户都是监控员”工程,通过对有线电视机顶盒进行升级改造,将居民周边治安监控图像接入有线电视,让老百姓坐在家里就能监看视频图像,真正实现遥控器握在手里、安全感落在心里。创新实施“人人都是平安员”工程,推广“社会治安基层信息手机终端应用系统”,将居民小区视频监控和治安信息推送到群众手机,动员基层干部群众参与治安防范、实现群防群治。创新实施“邻里互助”工程,居民以基础网格或一定范围内的住户为单元绑定群组,实行联户联防,发现警情或险情,可通过手机向绑定群组或基础网格管理员“一键报警”求助。四是实现打击整治精准化。坚持以情报数据主导工作、引领实战,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定期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将各县区、各部门之间孤立的数据进行自动对比、核对,将分散的信息图形化、图表化,围绕突出违法犯罪打击、社会治安问题多发区域整治等,直观清晰的智能分析、整体研判、动态监测,有针对性的落实打防管控工作措施。五是实现指挥调度扁平化。在处置应急突发事件时,市、县综治信息平台作为指挥中枢,各级各部门领导进驻指挥,通过调用现场监控,掌握现场事态,使指令直达一线,实现可视化、扁平化指挥。在协调解决跨区域、跨部门重大案事件时,统一决策,分线落实,跟进督办。在日常工作中,对各县区、各部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防范、管理、调解、帮教等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重点调度,掌握进度,督促落实。